新闻中心 分类>>

日本“运营之神”松下:企业的责任是让穷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024-08-21 23:10: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日本“运营之神”松下:企业的责任是让穷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领悟到的自我使命和企业的线年的小作坊到如今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集团之一,松下电器经历了战争动荡和经济萧条,但在松下幸之助的带领下,公司却总能化险为夷,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壮大。那么,是什么让松下电器基业长青呢?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和歌山县,在家排行老幺,上面有5个姐姐、2个哥哥。一家人的生活原本还算富裕,可是松下6岁那年,他爸爸经商不善,原本幸福的中产之家,一夜跌入窘境。两年后,又因松下的大哥、二哥和二姐患流感相继去世,这日子就过得越发艰难了。

  为了补贴家用,小小年纪的松下不得不开始打工讨生活。才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到大阪的一家火盆店当学徒。这样的苦日子就持续了三个月,他到自行车店当学徒。一转眼,六年过去,松下也年满17了,眼看着自己马上成年,他觉得,一直当学徒怎么能行呢?得好好考虑下将来的人生路了。

  当时,大阪正在计划在全市通电车,松下觉得,跟自行车相比,电车才是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自行车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虽然他当在自行车店当了六年学徒,骨子里也很爱这门手艺,但他还是决定,要选择更有前途的电气行业。那会儿,整个电气行业的核心是电灯公司,他们负责提供绝大多数的公用电力。好巧不巧,松下的姐夫在大阪电灯公司工作,找人托了层关系,松下就进了这家公司。

  最开始,松下进去后是给室内布线的工程负责人当助手,天天推着堆满材料的手推车,跟在人家后面跑来跑去,这车呢,又沉又笨重,每天至少要跑五六个地方。要说呢,这工作还真挺辛苦的,但松下从小干惯了体力活儿,每天干得还挺起劲。领导一看,小伙子踏实肯干,不错不错!就提拔他当了负责人。

  23岁这年,松下又一次升职,当上了电灯公司的检查员,每天就负责检查工程负责人的工作成果,要么通过,要么命令他们返工,也算是个小领导了,而且一天加起来也就工作两三个小时,非常轻松。换做其他人,这样的工作肯定求之不得啊!但奇怪的是升博体育官网,松下对这么一份美差却没多大热情。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大概就是那种传说中,不折腾不痛快的人吧。一份收入还不错,上班又清闲的工作,对某些人来说是美差,对某些人来说就是灾难,松下就属于后者。工作之余,他开始自己搞研究,动手改良灯泡插座,还把作品拿给公司的主任看,建议拿去让工厂生产。没曾想,主任表示,这不行不行,别瞎胡倒腾这些。

  或许是年轻气盛,或许是对自己捣腾的东西很有自信,主任的否定,让松下一肚子不服气:你觉得我做的插座不行?那我就非要做出一番成绩给你看!就这样,松下辞职了。

  1917年,松下幸之助拿着不到100日元的存款,在家里开起了作坊,生产他自己设计的新型灯泡插座。因为人手不够,松下还找来了自己的小舅子和两个以前的同事来帮忙。创业最难的是什么?没钱、没人才,对不对?可是对松下来说,最难的是他们完全没经验,光是研究灯头外壳要用什么绝缘材料就用掉了好几个月。

  到10月份,他们总算造出了一小批成品,结果转头就傻眼了——东西卖不出去!毕竟是新产品,人们接不接受还不一定呢,所以根本没有电器店愿意冒风险去进货,再加上他们当时就只有这一种产品,店家也不想为了一个这么小的供应商劳心劳力。就这样,松下走遍了大阪的大街小巷,四处推销,最后才卖了可怜的10块钱。那段时间,松下完全陷入了困境。

  但是有时候啊,创业就是九死一生,你熬过了九“死”,没准就等来了一“生”。大概是上天眷顾,有一个批发商很欣赏松下的冒险精神,在年底的时候给了他一笔订单:生产1000个电风扇底座。1000个哦,这对松下简直是一笔超大订单,他连忙拉上自己老婆,每天开足18个小时,没日没夜地赶工,按时、保质又保量地完成了订单。这一单,客户很满意,接着又下了一笔更大的订单。

  就这样,凭着这根救命稻草,松下的创业熬过了死亡绝境,他决定趁热打铁、再接再厉。1918年3月,松下在大阪市创立了

  ,真正开始研究和生产电器设备。1922年初,一个点子在他脑袋冒出来了。他发现,当时自行车的车灯都是蜡烛或煤油灯,非常不方便,也有用电灯的,但是普通干电池一般只能维持两三个小时,很不实用。于是他就想,能不能弄一个能持续10小时以上的电池,让自行车灯方便又实用呢?

  说干就干,经过半年的研发,松下成功了,而且这个新型干电池的效果比预想中要好得多,使用时间甚至超过了30个小时,价钱也比用蜡烛便宜不少。然而倒霉的是,松下又遭遇了跟刚创业时一样的困境——产品卖不出去。

  要命的是,这次不仅仓库里堆着2000个车灯,工厂里还在生产新的车灯,生产线可不是说停就能停的,工人要吃饭,工资要照发。这可怎么办呢?松下决定赌一把,干脆先免费送1万个车灯给店家,让他们帮忙销售,如果卖得好再付货款。

  没想到,松下这把豪赌竟然赌赢了。事实证明,松下的自行车灯在市场上反响很好,店家对这款产品的评价越来越高,随即,订单也越来越多。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车灯,给松下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1929年末,受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日本也开始实行紧缩政策。受大环境影响,松下公司的销量一落千丈,大批量产品堆积在库房。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刚刚投入了大笔资金新建了一个厂房,这下好了,一边是东西卖不出去,没钱进账,一边又是员工工资待发,眼看着松下公司的资金链就要断了。

  怎么办呢?有人说裁员吧,还有人说降工资,换作别的老板估计就这么做了。可是,松下幸之助偏偏不裁一个员工,不减一分钱薪水,反而继续让员工们领着全天的工资,却只用来公司上半天班。这是疯了吗?其实松下另有打算。对于剩下的半天,他让全公司的人一起出动做销售,想法设法把仓库的存货都卖出去。

  全公司上上下下齐心协力,两个月,所有的积压产品,销售一空。工厂也恢复了正常生产,甚至还拓展了无线电方面的新业务。接着,松下还把公司员工按照产品相关性分为一个一个事业部,

  ,从而让每个产品系列能对各自的市场做出更迅速的反应。这在当时的日本,也算是一个创举了。就凭着公司的团结力量和管理上的创新举措,松下电器扛过了经济大萧条。

  松下觉得,企业的真正使命,不是赚钱,而是消除世界贫困。他打了个比方,你看,虽然水管里的水是有价值的,但因为水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就算你喝了路边的自来水以后不给钱,也不会有人批评你。

  这就是松下的“自来水哲学”。我们经常说,只有找到人生的使命,才能激发我们矢志不渝地追求,同样,一个企业要想长盛不衰,也得找到它的使命。在创业十几年之后,松下幸之助先生终于找到了更深层的使命。

c

搜索